近日,人民网发布一则“广东省公安厅公布打击涉企犯罪10起典型案例”的新闻,其中,曝光了一宗关于某国内知名灯具品牌被假冒注册商标案,也是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对外销售牟利,涉案价值约800万元。
近年来,销售假冒国内知名灯具品牌的案件频发,是此次被通报典型案例的重点之一。
据披露,2024年3月12日至4月12日,在广东省公安厅的统一指挥下,中山市公安局对某灯具品牌被假冒注册商标案开展收网行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捣毁犯罪窝点5个,查获筒灯零配件数约10万个、假冒品牌商标约18.3万个、印有品牌商标标识的各式外包装品约20万个,涉案价值约800万元。
经查,自2024年2月起,犯罪嫌疑人娄某在中山、汕尾等地设立窝点,组织人员生产假冒某本土品牌灯具,通过网络电商平台对外销售牟利。目前,娄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中山市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这起案件并不是孤例。
今年4月15日,广东省中山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查封位于横栏镇一家灯饰照明公司,合计生产与已售往江门市某照明公司同类产品货值金额93.88万元。6月18日,再捣毁涉嫌生产、销售伪劣灯具窝点2个,扣押伪劣LED灯具及半成品一批,涉案金额共计530万元。(详情回顾:涉案530万元!一宗生产销售伪劣照明灯具案侦破)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不仅仅是广东省,全国各地也多次进行过类似的打击侵权假冒商品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重庆、上海、江苏等多个省区开展了打击假冒侵权的行动,或发布审理售假判处结果。
“风口产品”高增长的背后
从该案件来看,“中招”的仍是国内知名灯具品牌,且这些犯罪嫌疑人不限于假冒侵权,从仿冒品牌产品、配件到包装袋的商标等内容均有涉及。
尽管,以公牛集团、木林森、雷士照明、欧普照明为代表的头部品牌,以及欧曼照明、西顿照明等细分领域的佼佼者,均在打击假冒产品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但仍难以杜绝“风口产品”高增长背后的阴风诡雨。
一方面,“风口产品”成假冒灾区。当行业刚兴起一个新的品类时,各大厂商就会一拥而上,争相产销,唯恐抢不上这波市场红利,这也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如上述案件中假冒产销的筒灯相关产品,是商照市场中普及程度最高的产品,其技术门槛较低,基本任何工厂都能生产,导致筒灯零配件质量参差不齐,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价格浮动较大且非常透明,市场上基本以价格取胜,这让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
另一方面,核心供应商、经销商等串货、售假、造假等行为渐现。7月26日,科谷电源发声明称,公司原科谷公司LED驱动电源外壳核心供应商假冒公司注册商标对外进行产品销售,本批次查封的侵权货物成品达400余万元。(详情回顾:查封400余万元侵权货物!一LED驱动电源公司发声明:是核心供应商所为)
此外,还有部分经销商未经授权,生产或委托他人生产假冒代理品牌产品,不仅损害了照明灯饰企业的品牌价值,也伤害了其他经销商的利益。(详情回顾:经销商串货售假!照企发出律师函:追究法律责任)
再者,照明灯饰行业在电商领域面临深层次矛盾。今年以来,欧曼照明、西顿照明等企业发布的打假声明中,均重点提及线上非授权店铺售假问题。
数据显示,在当前照明灯饰行业经销商线下动销艰难的背景下,今年618各大电商平台的部分照明爆品销量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然而,由于电商平台审查机制不健全、经营过程监管不到位等因素,网络侵权行为频发,严重侵害了不少照明品牌的合法权益和知识产权。
由于电商平台对上架产品审查机制不健全,甚至平台内部存在大肆收受贿赂,与不法商家勾结的行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导致假冒产品泛滥,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详情回顾:基层员工一年受贿9200万元!电商平台内幕曝光,为照明行业敲响警钟!)
# 后记
目前,国内有多个法律法规遏制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国家持续加大力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但仍远不足以杜绝侵权假冒违法行为的发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渠道这种行为还是会长期存在。
在此提醒,各大照明相关企业除了积极参与打假行动外,还需加强对商标的注册、专利的维护,以及更加关注提升注册的全面性,以规避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争议。
本文为古镇灯饰传媒原创文章
未经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本平台将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
请致电:0760-22343456/微信:GZLW2002
|